木头小房子的惊艳颜值——访600年前的公输堂
点击蓝字关注寻古迹的莲莲
我始终认为,懂得欣赏美的人,颜值都会变高。
古代中国的木构建筑,大多都有“不用一根铁钉”的名号,无论佛光南禅寺,再或是应县木塔及崇明寺,以至于紫禁城……很多闭上眼睛只回味名字到不敢相信的中华古建筑,都讲述着“不用一根铁钉”的故事。
我又欣赏到一座精美的古建筑啦!置身于公输堂内的两小时时间里,像是静下心来细品一本好书,页数不多,却可以恰到好处的一页一页久久端详,把感叹赞美的思绪融入在内容的细节中,体会小木作空中楼阁的不同之美,小木作的不同在于形体与结构是合二为一小巧精致的。
内外之间,即景生情,单看公输堂的第一眼外观,小得不能再普通的木屋而已,然而乾坤是在屋里的。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古建专家罗哲文与郑孝燮,以及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单士元等人对公输堂考察后便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单士元在考察后激动的说:“公输堂无论就其历史价值还是工艺价值来讲,都够得上国宝级别。著名的宋代《营造法式》书上有天宫楼阁的文字材料,但可惜的是它只有“法式”文字描述而无实物模型。公输堂的发现让后人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实物原型,弥补了只有文字记载的缺憾,这在国内是唯一的、绝无仅有的。是体现一千多年前《营造法式》中天宫楼阁的孤品实物,公输堂不仅雕工精细,彩绘也有非常高的价值,保持了五百多年不褪色,用的是矿物颜料,小沥粉彩绘和工楷小字一笔一点,一丝不苟,非精工巧匠不行”。
国内早期木构看过很多,小木构中的精品也看过不少,三晋故土中北宋空中楼阁小南村二仙庙、大同华严寺的琼楼玉宇、木塔下的净土寺、忻州金洞寺,闭上眼睛回味起初见他们时的美好,似乎还没有公输堂的惊艳带来的视觉效果反差大。木构藻井、空中楼阁、斗拱雕花、木雕彩画,能将这些精彩集于一身,除了公输堂还有哪呢?
相传公输堂原名源远堂,创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是民间向阳三会教徒为纪念其祖师功德而建的佛堂,历时11年建成。因东阁门有对联“法堂巍巍雕刻若得公输巧,圣像翼翼彩绘似有道子能”而得名“公输堂”。
明代是我国古建筑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时期,营造活动频繁,建筑水平高超,小木作技术上承宋元,下启清代,同时又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和意义。如果说大木构直观反应了古建筑的外观特点,那么小木作则在细节中反应了古人在建筑空间中的观念,更加贴近于建造者的内心世界,从这一点来看,小木作也更加成为情怀与意境的寄托物。
正是因为构件设计尺度较小,加工更需要精细且要具有装饰性,所以加工精度远大于大木作,可以说是低技术条件下的高度人工密集。正如眼前的公输堂内众多的楼阁,精彩不重复的斗拱样式,藻井多层多样……颜料彩绘,沥粉贴金,配以天宫楼阁及藻井,阁与阁之间用飞廊连接,称它是国内现存小木作精品,绝不为过。
仅有的方寸之地内,台殿罗列,庄严微妙,犹如天宫,正可谓中国古语“仙人喜楼居”的说法。公输堂天宫极富变化,有重楼、三重楼、角楼等;木雕不留凿痕,轮廓清晰,层次丰富;彩画沥金历久弥新,人物画的线条流畅,题材表达了人们对超越现实生活的神仙境界的向往……那种祈求幸福平安,追求美好生活状态的心理祈求,也是根植于民间的“趋利避害”的世俗信仰文化。
将建筑的高超技艺不朽铭记,将美学的惊艳用古物展示,将信仰的寄托融入生活起居,每每近距离观赏古物的稀世之珍,便一次次被深刻的震撼着,打动后人的是古物折射出的民间信仰的淳朴力量?还是古代匠人的神奇智慧?抑或是后人惭愧的警示与认真的思考?留给您评说吧……
相关访古笔记
您的转发就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寻古迹的莲莲
愿用文字记录历史,行走在时光的长河里,浅吟低唱岁月的模样,长按二维码关注。
我知道你在看哟